“清風明月本無價,近水遙山皆有情?!毙陆疄豸斈君R的羊圈溝,位于烏魯木齊縣托里鄉境內,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,但是最讓我難忘的,還是這里的山水草木所帶給我的智慧啟迪。
羊圈溝的山,綿延有度。坐著縣際班車駛入羊圈溝,班車像開閘的河水,在山間流轉。山脈重重疊疊,綿延數里,卻錯落有致地讓出一條蜿蜒的山路來,既展示出自己的氣勢,又給路人留有余地,還不計較花草樹木隨意在其身上“安營扎寨”。山的包容與謙讓,雖不及名山大川,但因為順承,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生機與魅力。
羊圈溝的水,細膩多情。山澗里枝枝蔓蔓的幾條細流,是高山上融化的雪水,從山路兩側的低洼處流過,可能連小溪都算不上,卻給整個羊圈溝帶來了靈氣——不但潤澤了草木,還不時有鳥兒飛翔至此,低頭啜飲,展翅歌唱。其實地上本沒有河,流的水多了,也就成了河,羊圈溝的水隨意,自然,有靈氣。
羊圈溝的草,自信絢爛。山澗里、山坡上、山崖邊,不同種類的小草,在春日的陽光下舒展身姿,踮起腳尖,好奇地向山下張望。它們在雨露中恣意生長著。最有特色的是駱駝刺:它渾身長滿像針一樣的刺,只有駱駝才敢吃它,卻高調地開出一簇簇黃色小花,一片一片的,成為羊圈溝里的點睛之筆。
羊圈溝的松樹,聰慧果敢。我注意到,這里的松樹都長在山坳等容易積水的低洼處,不是人工種植,卻長成整整齊齊的幾排,散發出松脂的香氣。山的陡峭處,它們用粗壯的根,緊緊扒住山上有限的浮土,挺直身子,像一排排衛士,守護著草原、溪流和牛馬羊群。尤其是石壁上那幾棵,虬枝曲干,簡直就是生命力的張揚。
羊圈溝的牲畜,知足適度。在這里,牛、羊、馬、驢是最享受的。它們成群結隊,悠然地散落在山坳里、山坡上,甩著尾巴,不緊不慢地咀嚼著鮮嫩的草,看似只是關注當下,其實早已在習慣里規劃未來——它們只吃草的枝葉,留下草根,為來年的“春風吹又生”提供保障。
山有根,水有源,草有堅韌的個性,松樹有頑強的毅力,有了這一切,才有了牲畜的舒適與幸福。事物是這個道理,人也一樣。平凡的我,一如這古樸自然的山和水,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,為鄉村振興努力奮斗。我沒有忘記農田、草原、山林才是我的根基,鄉村才是我最初的家園。所以無論遇到多少困難,只要我想起家鄉,就有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推動我,讓我為目標永遠向前,義無反顧。
路過羊圈溝,我想起了農田、草原、山林所具有的草木之心:愿你漂泊萬里河山,歸來依舊一汪碧泉;愿你閱覽百態人間,歸來不改眉目清淺;愿你踏過萬丈紅塵,歸來仍是翩翩少年。